李书福:吉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8-12-03 浏览量:996

5月15日上午,第48届首都高等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北京吉利大学开幕。本届首都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该运动会史上第一次在民办高校举行,也首开全国各省市大学生运动会在民办高校举办之先河。这是北京市政府对于吉利大学办学规模和实力、办学模式的肯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于吉利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   十年前,吉利集团出资创办北京吉利大学。当时刚刚进入汽车行业不久的李书福,由于痛感汽车人才的缺乏和外来人才的难留,下决心要自己办学校来培养有知识、有思想、会动手、能吃苦的汽车专业人才。   吉利集团作为中国创新型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始终依靠人才和创新取得发展,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与人才教育培养相适应的独特发展模式,先后建立了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新路。吉利教育机构独创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视人格教育、品德教育和是非判断力培育的应用型、智能型人才的“311”教育模式。“311”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教材不同,教法各异。这种创新型的改革探索,历经数年取得了明显的全面成效,以优异的成绩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不断创新精神。 李书福陪同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参观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实训基地 李书福陪同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参观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实训基地   进入汽车领域只有十几年“工龄”的吉利汽车,2009年展现出了十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的地位;而收购澳大利亚DIS公司、引入战略投资伙伴高盛、竞购世界名牌沃尔沃等“动作”,以及吉利熊猫C-NCAP测试得五星、“吉利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等成果,在业内引起的强烈震撼更是经久不息。   吉利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一开始,吉利就在战略转型与人才教育的协调发展上做足了文章。   2007年5月,吉利在宁波基地发布《宁波宣言》,提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响亮口号,正式开始了决定吉利命运的战略转型。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步协调,吉利的战略转型全面开展。从过去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战,转为打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   2008年,几款老产品顺利退市,主打产品的位置,终于让给了逐渐崭露头角的“新三样”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和吉利远景。2009年,代表吉利最高造车水平的三大品牌帝豪EC7系、全球鹰吉利熊猫、上海英伦海景齐齐亮相,向市场宣示“新吉利、大品牌”时代正在到来。而与此同时引发的,是集团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一系列变化:研发上确立了平台化为基础的产品战略;布局上形成了均衡的八大生产基地;销售上构建起了多品牌营销体系;服务上打造起了体验式快捷服务品牌;人才培育上采取了“招贤纳士”与强化“自育内生型人才”并举的策略;管理上推行了矩阵化经营管理模式,等等。   正是这场未雨绸缪的转型,为吉利赢得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动权。   吉利为什么敢于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这场“变革”?其中至关重要的答案,则与吉利教育有关,那就是:吉利教育为集团战略转型的成功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   在国家没有出资的情况下,自己筹资建大学,把希望接受高等教育,但又进不了国立高校的一大批学子吸纳到民办高校接受教育,这是吉利教育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吉利教育通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311模式”,为吉利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优秀人才,为吉利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人才支撑。   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对于全球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李书福认为,企业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吉利、今天的中国有着目前这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吉利汽车目前已经制定了新发展时期的研究计划,例如“千名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吉利认同的研究型人才;同时,还会派驻员工到吉利在国外的工厂学习,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这些都是已经走向国际的吉利在全球化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   吉利办教育,为我所用,反哺社会,对于吉利汽车、对于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十几年的耕耘,已经到了收获期。 新浪网  李书福:吉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http://auto.sina.com.cn/news/2010-05-15/20066022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