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学打破传统办学模式 培养特色人才

时间:2018-12-04 浏览量:115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吉利大学培养特色人才 打破传统办学模式


商学院“311”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模拟商务谈判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吉利大学培养特色人才 打破传统办学模式


学生创业基金暨千名研究生培养计划揭牌仪式

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李树文即将升至大三,当年从贵州以503分的高考(微博)总分来到北京吉利大学的他,在北京已经度过两年的学习时光。从一名普通学生成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从奥运火炬手到庆祝新中国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志愿者,李树文已经爱上了北京,爱上了自己的学校。

在北京吉利大学,和李树文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在他们眼中,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深知创业的艰难,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创办北京吉利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走进校园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这样真诚的口号鼓舞了无数学子。而北京吉利大学对于创意型、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鼓励更是让学子有了前进的方向。

在李书福个人创业故事的感召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熏陶下,北京吉利大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沃土,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创业激情高涨。商学院中英商务管理专业王亚冲毕业后担任北京格林迪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山西省总代理,后转行搞矿产,2006年初创建资产达百万元的临汾市汾河洗煤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是当地同行中最年轻的企业家。商学院2007年毕业生王少东,从户外广告、校园代理起步,如今已创建集企业营销策划、媒体发布、校内超市物流为一体的专业公关公司,2010年计划营业额突破300万元;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邬良平自营公司专卖家具,年收入50~60万元。

吉利学子正书写着北京吉利大学的奇迹。

“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培养特色人才

这些创业奇迹源于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独创的人才培养模式???“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

从2002年开始,“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成为北京吉利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李书福解释说,其中的“3”,指实用语文、实用英语(论坛)、实用计算机三门必修基础课。第一个“1”指以职业道德为核心,涵盖整个吉利职业教育思想和吉利文化的一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第二个“1”,指围绕一个岗位,或为一个职业而设计的课程集合,这些课程全部由专家反复论证、学校统一确定教学大纲,采用教师自编教材授课。可以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在教学模式、课程组合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历史性创新。

北京吉利大学的招生类型包括统招、扩招和自主招生三部分。“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教材不同,教法各异。他们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在自主招生范围中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在统招、扩招学生范围内慎重导入逐步融合。这种颠覆性的改革探索,历经数年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以优异的成绩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不断创新精神。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认为,“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倒逼式”的模式,就是从社会和岗位需求出发,倒过来看怎么培养学生。因此,“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具有开创意义,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途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吉利大学“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于2005年开始正式运行,首批新生超过2000人。可以说,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开始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而“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的创立及应用型专业课的开设,正是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如今,与“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人无我有”、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课程体系。

正因为有贴近市场的专业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近几年,北京吉利大学学子光芒闪耀:汽车学院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吉利星”赛车从2008年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届大赛仅有的一个“优秀设计奖”;信息工程学院徐铭、曾春晖等学生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中,分获北京市一二等奖。同年,荣获“就业工作进步奖”的北京吉利大学先后被评为“最具诚信民办大学”、“2008年最具影响力的民办大学”和“中国民办大学科学发展优秀名校”。

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创办新专业

2008年底,北京吉利大学举行一场特殊的听证会??2009年拟招生新专业论证会。学校提出新专业设置的三个必备条件:专业带头人要求有硕士或副教授以上的学历或职称;有必备的实训条件;有就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保障。并且学校要求,新专业的设置必须经过论证和评议。当天,北京吉利大学15个学院分别就自己申报的2009年拟招生新专业情况进行阐释,并接受在场领导的提问。经在场专家评议、投票,决定同意设立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等二十余个新专业(方向),并列入2009年招生计划。

据了解,北京吉利大学每年有一项固定的工作,年终各学院必须向学校汇报毕业生的就业实况。对于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最终就业率未达到85%的专业,勒令停止招生。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民办大学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面向市场办学,针对需求施教”是北京吉利大学的办学准则。因此,“订单教育”是李书福提出的又一办学思想。所谓“订单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此,吉利大学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创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商学院、汽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金融证券学院、法政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影视学院、文化经济学院、社会心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欧美国际学院、万科物业学院、旅游学院、物流学院、房地产学院等20个应用型学院。

与“订单教育”相配套的是“双证书”制度:从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的学生,除了少数专业之外,80%以上要持有“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订单教育”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北京吉利大学的校园里经常看到这样一幅图景,该校汽车学院的学生正开着自己设计的跑车在学校宽阔的塑胶操场上奔驰;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露一小手”???将一辆整车拆卸成零部件,再将零部件装配成一辆整车……“这样的毕业生,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中国何愁找不到工作?”

以下的数字更是对北京吉利大学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由北京市教委统计的数据表明,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生2004~2007年的就业率分别为99.63%、99.77%、99.87%、99.91%。2008年,由市教委公布的该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9.91%,位于高校前列。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环境面临挑战,就业率仍然达98.28%。

启动高层人才培养计划

除了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北京吉利大学也开始在培养实践型高级研究人才上打开门路。2010年6月20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吉利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吉利集团史上最大规模人才培养活动正式启动,为适应吉利集团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从2010年开始,通过北京吉利大学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每年培养1000名研究生,为吉利集团的海内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而打造符合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此举一出,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媒体评论说,这是国内汽车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人才培养计划,标志着国内汽车高级人才引进和应用进入一个全新的培养模式。

据介绍,千人研究生计划所涉及的培养对象涵盖企业管理、汽车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公关等各个层面,培养对象包括应届毕业生、有实践经验的历届毕业生等。北京吉利大学作为应用、实训基地与全国知名高校签订人才培养计划,给每位研究生配备三位导师对其日常学习、学术论文撰写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导师由吉利大学导师、合作院校导师及企业导师组成。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年主要修读为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工程、生产单位需求确定研究课题;第二年结合工程或生产、服务单位的实践开展研究和实验,完成研究论文并通过答辩。研究生培养完全是按照企业对于实践型高级研究人才的需要而设计的。

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材料显示,吉利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打造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吉利集团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吉利集团主动调整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从而实现企业高级人才从“互挖“到“培养”的战略转变。

目前吉利集团的人才教育培养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从技师、技工培养,到大学专科、本科培养,再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这些人才培养机制及培养标准,都按照吉利标准和要求去执行。从教学大纲、师资选拔及教育方法都必须体现实际工作的需要。千人研究生计划的启动,是对吉利目前人才培养体系的延伸和拓展。

据了解,首批与北京吉利大学签约的国内院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作为吉利集团投资的国内十大民办高校之一,北京吉利大学已经成为吉利集团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借助北京吉利大学平台,联合国内知名大学,采取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就业、可继续研读。充分发挥北京吉利大学与吉利集团汽车研究院的资源优势,按需培养、按需就业,形成多方联动、多方共赢的人才规模培养效应,从而建立吉利集团高级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